简体中文

赋能支持

万科公益基金会采取“研究——试点——赋能——倡导”的工作手法,在过去五年战略规划期内,先后通过”社区建设者支持计划“、“恒星计划”、“行星计划”、”垒土行动“等系列项目,面向可持续社区建设领域的基层骨干和社会组织提供能力建设支持。在不同成长期,这些工作在社区一线的社会组织面临的挑战、具体需求、发展瓶颈都各有不同,清晰识别并精准回应是基金会所关注的发力点。

星河计划

2022年,行星伙伴计划和恒星伙伴计划支持伙伴机构建立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西北和西南 5 个区域支持网络,在区域内陪伴和支持的组织(含社区自组织)超过 390 家,除了实现网络内部的业务交流和学习外,部分网络也为区域内多家社会组织、政府职能部门提供技术支持。截至目前,恒星伙伴和行星伙伴机构直接服务超过 118 个社区,直接服务居民 61 万人。

行星伙伴计划(II 期)

行星伙伴计划聚焦支持万科公益基金会工作战略,在全国各区域实践落地的伙伴建设和相关议题生态建设,关注点围绕“可持续社区”议题,通过对初创期社区社会组织提供限定性项目资金支持和系统性赋能,助力社会组织开展可持续社区议题在社区落地的探索和实践,支持社会组织发展在社区的核心业务、搭建骨干团队,在可持续社区领域发挥持续有效的推动作用。

截至2022年12月,项目已累计支持 22 家机构形成“行星伙伴网络”(含 17 家行星伙伴机构),分布在全国 13 个省市自治区。据统计,2022 年行星伙伴机构们在全国的 21 个社区持续开展可持续社区议题活动,服务社区居民超过 40000 余人。在发展中,项目组逐渐清晰地构建和完善了从“行星学员观察期”到“行星伙伴关键期”到“行星伙伴突破期”的行星伙伴识别及培育机制。同时通过组织社群线上线下的活动,积极推动行星社群内外部的学习和交流,提升行星社群的凝聚力和在可持续议题下的影响力。

恒星伙伴计划(II 期-III 期)

恒星伙伴计划聚焦于支持万科公益基金会工作战略在全国各区域实践落地的伙伴建设和相关议题生态建设,关注点围绕“可持续社区”议题,培育具有议题引领潜力的区域型领袖机构。截至目前,项目已累计支持 29家机构形成“恒星伙伴网络”(含 17 家恒星伙伴机构),分布在全国 20 个省市自治区。

2022 年,基于伙伴领导力素养、组织素养、业务素养和匹配度等维度的考核,北京阿牛公益、青岛你我创益、上海大鱼营造等 5 家机构达到“恒星 I 期伙伴”进阶标准,陕西绿色原点、南宁绿生活等来自全国 8 个省 9 家机构晋级成为“恒星 II 期伙伴”。根统计,恒星伙伴机构目前直接服务超过 100 个社区,直接服务居民 4 万余户,直接服务人群超过 57 万人,陪伴与支持组织(含社区自组织)356 家,间接服务超过 200 个社区,间接服务人群超过 25 万人。

项目支持建立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西北和西南 5 个区域支持网络。恒星伙伴机构为区域内多家社会组织、政府职能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同时,项目组制作了 5 期“星星点灯”播客,并通过“垒土-行星-恒星”可持续社区领域系统化赋能体系对于伙伴支持的梳理(大视角)以及在恒星伙伴计划中伙伴成长突破的行动故事(小视角),进一步向外输出恒星社群的价值,并同步增强相关传播的可视化程度。此外,项目所开创的正式资助前的“陪伴观察”机制已被劲草同行、银杏伙伴计划、玲珑计划等行业赋能项目所学习和使用。

五社联动

2022年,万科公益基金会也积极探索以五社联动参与可持续社区环境建设为抓手,提升社区治理效能,并通过重点区域与议题领域双驱动,进一步影响社区废弃物管理公益生态。

透过多方联动,万科公益基金会作为社会公益慈善力量提供资源支持,支持枢纽型平台提供社会工作与议题上的专业支持,助力社会服务机构和社区社会组织引领社区志愿者广泛参与,在社区这个治理平台上,围绕着垃圾分类、减量和环境保护等与社区民生息息相关的“小事”联动服务,获得积极成效。绿缘计划举办“项目经验交流会暨’五社联动’推动可持续社区环境建设论坛”,会上民政部与北京市民政局两级领导对项目成果给予积极评价。绿益计划发布《深圳社区环境可持续建设现状调研报告》,发布会及项目相关信息获得民政部主管的《中国社区报》的报道。

支持北京沃启基金会开展调研并撰写《生活废弃物议题社会组织行业扫描报告》,并在第四届社区废弃物管理论坛上发布,报告全面呈现这一领域中社会组织的发展状况、面临的挑战和需求,希望进一步构建“公益强生态”以助力废弃物管理不断取得良好成效,报告内容获得中国环境报的深度报道。

在北京,以在北京的议题枢纽型伙伴机构(北京沃启基金会与合一绿基金会)及恒星伙伴(北京阿牛公益)区域支持为核心,在北京协作者社工专业支持下,协助绿缘计划的社工机构伙伴提升垃圾分类、减量的专业能力。

在深圳,合作伙伴深圳社工学院在社工网院上专门开辟“绿益计划”培力计划专栏,将基金会支持的沃启项目合作伙伴实践案例引入深圳,同时又将具有深圳特色的蒲公英计划与社区共建花园的实践进入网院的课程体系,内外同发力加持深圳社工在社区的绿色实践,也进一步扩大基金会在区域议题领域的影响力。

2022 年公共政策倡导能力建设项目

2020年起,万科公益基金会支持合作伙伴珠湾人和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以下简称“CECA”),连续三年举行面向社会组织的“公共政策倡导能力建设项目”,将CECA深耕数年积累而成的政策研究方法、倡导路径和知识框架进行细致梳理和针对性转化,整合行业内已有优秀经验,通过“工作坊—深度咨询—线上陪练—参与两会提案”为流线的赋能过程,先后为全国范围内57家社会组织赋能方法、提升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伙伴们逐渐结成了共生协力的合作关系,共同丰富着社会组织政策倡导能力建设的内容和方法,先后共有20份提案议案通过代表委员提交至全国、省级和市区级两会;越来越多的伙伴也希望推己及人,将自身受益颇深的收获传递给行业内更多机构与伙伴。

息壤学者支持计划

为拓展和提升生活废弃物管理在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视野和影响力,培育废弃物管理领域的青年学者/研究者,2021 年万科公益基金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北京沃启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息壤学者支持计划”。首届息壤学者计划共支持 10 位学者,研究内容涵盖城市、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垃圾治理、食物浪费、海滩垃圾、废旧纺织品循环再生、社会组织参与垃圾分类、堆肥等。

经过近一年的研究,10 位学者均已完成研究,形成报告,并全部通过了项目专家委员会及 5 位外部专家(来自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等)评审肯定,顺利完成项目报告。其中,9 位学者通过学术期刊和媒体对研究成果做了传播,已有 16 篇见刊/报的研究成果,如《鄱阳湖学刊》、《光明日报》、澎湃新闻等,提升了研究成果的影响力,为决策者提供参考、弥合学术研究与公众传播的断裂。

为持续吸引更多学者从社科人文视角深度研究生活废弃物,“息壤学者支持计划”二期于 2022 年启动,继续推动并加强有关生活废弃物议题多视角的深入研究及知识生产,更好地为公众参与和公共决策提供参考。

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蒲公英计划

2018 年 7 月,万科公益基金会与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携手推出垃圾分类“蒲公英计划”,并致力于在社区垃圾分类、公众倡导、赋能、政策倡导等 4 方面深入合作,探索深圳城市生活垃圾居民源头分类的可行模式,并基于成功行动经验加以推广运用。4 年来,蒲公英计划已形成公众教育-蒲公英志愿讲师和学校教育-蒲公英教师培训两大系列项目。

蒲公英志愿讲师社区垃圾分类深耕细作专项行动

蒲公英志愿讲师社区垃圾分类深耕细作专项行动为构建深圳蒲公英志愿讲师在地化行动支持网络,以志愿讲师社区垃圾分类骨干培育为载体,激活志愿讲师团队持续行动内生动力,实现志愿讲师扎根社区、常态化开展垃圾分类,提升社区垃圾分类成效。

2022 年项目一共开展 3 场赋能培训,指导老师对项目伙伴进行辅导累计 77 小时,强化资助伙伴社区垃圾分类工作能力建设;组织 1 场交流分享会和 1 场团建活动,促进伙伴间的相互支持和共同进步;组织 1 场项目汇报会,资助的项目伙伴 2022 年开展垃圾减量分类活动超 150 场,包括垃圾分类培训、宣传、督导和堆肥等。

公园堆肥行动助力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公众教育蒲公英计划

公园堆肥行动助力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公众教育蒲公英计划共培养 20 名蒲公英堆肥行动者,赋能蒲公英志愿讲师了解绿化垃圾堆肥实践,推动志愿讲师在深圳 4 大公园试点带动公众开展堆肥试验。依托公园堆肥,搭建公众常态化体验源头减量和垃圾分类互动机制,开展 28 场公众垃圾减量和分类体验活动,引导公众在生活中减少垃圾的产生,推动公众参与堆肥,持续助力垃圾分类工作。

8 月 20 日举行深圳生态堆肥行动助力垃圾分类暨 2022 年零废弃日启动仪式,标志着公园堆肥行动正式启动,共收到 53 名学员报名。项目在 2022 年完成 3 场线下基础培训、1 场堆肥参观体验。11 月正式启动香蜜公园等 4 个公园堆肥点及日常监测维护工作。

“青藤行动”环保公益创投计划

青藤行动运用公益创投理念和手法,遴选并赋能关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具有发展潜力的新锐公益项目,打造成具有示范效应和可推广性的环保类公益项目,成为助力珠三角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

项目实施分为征集、遴选和赋能三部分工作,在 2022 年 3 月启动征集,共收到来自全国 6 省 17 市、共计 98 家机构提交的 108 份项目申报书。通过“入围赛——晋级赛——决赛”三级评审活动,最终决出 10 个资助项目通过赋能支持,10个项目分布分布在深圳、广州、惠州、惠东、东莞、江门、佛山等地。截至2022年12月, 10 个项目累计开展活动 178 场,服务 8041 人次,累计筹款 41.69 万元。

可持续乡村社区发展行动路径探索

2022年社区发展议题共资助10个项目,与10个合作伙伴开展合作,项目覆盖全国6个省10个市县,项目直接受益人数超过36530人次。通过乡村振兴和教育支持两个版块的工作,美化了社区的人居环境,有效激活了乡村社区空间和人文资源,培养了一批具备能够持续回应社区身发展多元需要的本地力量,探索出了有温度、可持续的乡村社区发展行动路径。

多方合力,与万科集团等伙伴密切协作,在村域范围内,探索出了社会组织与企业共同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模式,实现“1+1>2”。自2019年起,在万科集团进行硬件援建的基础上,万科公益基金会联合多方伙伴,在广东省陆丰市下埔村和河源市仙坑村以社区环境为切入点,发掘和赋能本地力量善用社区空间和人文资源,以环境友好的方式持续回应本地社区多元的发展需要。

陆丰下埔活力乡村计划(III期)

2022年,在广东省陆丰市下埔村,项目培育起来的由5名核心成员组成的妇女爱心服务队,已逐渐成长为社区环境和文化可持续建设的中坚力量。她们在村内带领村民开展垃圾分类和减量实践,打造儿童教育空间并植入自然教育、传统风俗文化等内容,支持下埔村全维度探索自己的乡村振兴道路。

下埔村“红色旅游+绿色发展”的项目模式获得了当地乡镇一级政府的关注和支持,正将相关模式推广至周边村庄,下埔妇女爱心服务队的故事《山海之间,相信可持续的力量》更是作为亚洲女性力量应对气候变化的案例在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7)上进行展播。

河源仙坑活力乡村计划(II期)

2022年,在广东省河源市仙坑村,项目培育的社区志愿者团队拥有10名核心成员和24名志愿者,通过组织垃圾分类、厨余堆肥、零废弃晚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村内垃圾分类参与率和准确率分别提升至66.3%和49.4%,并对3802.9kg厨余垃圾进行了资源化处理和利用。同时,项目以学校、古楼、图书馆三个空间为载体,营造村民学习空间,开展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类活动,干净、温暖、互助的社区环境及村庄氛围逐渐形成。广东省各级领导多次到访仙坑村调研,充分肯定村庄取得的各类进步。2022年,仙坑村入选“第一批广东省乡村研学旅行特色村名单”。

响应乡村振兴政策,在镇域范围内,探索从环境可持续角度促乡村振兴的行动路径取得阶段性成果。万科公益基金会联合多方伙伴,在四川省德阳市九龙镇分别从社区和学校两个场域切入,通过环教空间的建设、本地力量的发掘和培育、以及环保宣教活动三个方面,联动学校和社区,共同推进生活垃圾可持续管理。

九龙镇生活垃圾可持续管理项目

2022年,在四川省德阳市九龙镇,项目从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持续推进九龙镇社区和学校不同场域中的生活垃圾可持续管理,通过案例经验的梳理和对外分享,让九龙镇经验能够助力更多乡镇垃圾分类探索。

截至2022年11月,项目建成了一个多功能的环境教育基地,成为面向当地青少年、社区居民开展环境教育的空间,并有效链接社区、学校、司法部门等事业单位支持基地的日常运营。在社区垃圾分类方面,试点社区遵道社区实现垃圾分类常态化运行,并资源化处理了113.15吨餐厨垃圾。在社区队伍和制度建设方面,试点社区遵道社区建立了一支垃圾分类讲师队伍,文风村建立了1套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制度,保证村内垃圾分类工作的有序推进。在零废弃校园建设方面,项目组联合遵道学校完成了零废弃校园场景打造和循环系统的优化升级、开发了1套环境教育课程,实现了零废弃校园、生物多样性、食物教育、双碳等热点议题与学科的融合。通过梳理和总结遵道学校零废弃校园建设经验,项目组协助学校完成题为《践行绿色低碳,“无废”让校园更美好——绵竹市遵道学校“无废学校”建设纪实》撰写并刊登于《环境教育》杂志,并向绵竹市教育局提交以零废弃校园建设行动为主要内容的《双减落实促发展,综合实践共育人》汇报材料。

遵道学校教育支持

教育振兴夯实乡村教育发展基础,为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万科公益基金会长期关注四川省遵道学校、贵州省贞丰县、湖南省永顺县教育发展,通过“夯实基础,艺术增彩”的策略助力实现振兴乡村教育振兴,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2008年,汶川地震让遵道学校受到重创,学校校舍被摧毁。同年,万科集团援建遵道学校,援建校舍以9度设防建造,充分考虑了师生的安全与便利。

自2008年至今的十三年来,在万科集团和万科公益基金会的持续支持下,遵道学校从默默无闻的乡村小学,逐渐成长为德阳教育的一颗闪耀星星。学校先后荣获“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科研教改实验学校”、“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四川省首批文明校园”等数十项荣誉。与此同时,遵道学校的教学成绩斐然。遵道学校在2020年中考成绩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国际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绵竹中学、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南轩中学的录取率达61%,较2019年提升7个百分点,居德阳市前茅。

2018年起,万科公益基金会支持成都根与芽环境文化交流中心在遵道学校启动校园垃圾可持续管理体系搭建和硬件配套,并开展了数次校园垃圾减量和分类等工作,师生具备基本的环保意识和垃圾减量和分类行为。


2022年,持续关注遵道学校 “五育并举”,持续与桂馨基金会合作开展“馨”艺术课堂,提供线上绘画课程,帮助学校师生了解学习多元绘画理念、知识和技巧,丰富艺术感受 ;组织学校及绵竹当地音乐老师开展音乐夏令营活动,带领学生学习陶笛、竖笛、巴乌等小吹奏乐器,并体验声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


万科•桂馨乡村教育支持

为关注和支持乡村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身心健康和职业认知,并结合教学设施捐建和相关教学实践支持,推动乡村教育。2016年,万科公益基金会启动“万科•桂馨乡村教育支持”项目,6年来在贵州省贞丰县累计投入1,538万 元开展桂馨书屋、桂馨科学课、桂馨乡村教师支持等系列项目,超过12.8万人次乡村师生直接受益。

2022年启动湖南省永顺县域乡村教育支持项目,计划在四年(2022-2025年)周期内,助力改善县域乡村教育环境,充分激发县域乡村教育活力。2022年,项目共截至2022年底,在永顺县建设书屋40个,累计捐赠图书124,340册,为28所学校捐赠科学实验工具箱1,000余箱,分别面向全县校长、阅读和科学教师开展线下培训3场次,累计178名乡村校长和教师接受了相关专业层面培训,为73位教师或其子女提供了健康关爱金或奖学金,累计受益乡村师生73,447人。


培力社会工作助推新疆生态文明建设项目

万科公益基金会与新疆大学合作培力社会工作助推新疆生态文明建设项目,旨在提升新疆大学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能力,为西北边疆地区的生态保护及可持续社区发展领域,持续培养优秀生态社会工作领域人才,促进新疆生态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生态保护及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多方参与。

2022 年,项目组通过开展系列专题讲座推动师生对于生态社会工作理论前沿与实践的深入了解,开展“生态实践无处不在”讲座两场;开展“生态社会工作前沿”讲座三场;项目组支持新疆大学生态社会工作专业方向形成一套整体性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并且在 2022 年新疆大学社会工作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充分体现;在《生态社会工作与实践》课堂上,引入校外资源、案例资源,组织学生线上参访本地生态环保组织,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项目聚焦生态文明建设,自 2022 年 9 月起,持续举办专题生态文明读书会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度。项目资助一名学生在牧区开展生态社会工作专业实践,该生以实践案例参加中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创新创意大赛,最终入围第二轮,获得竞赛奖。项目还资助两名学生参加广州市从化区深耕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共学营,协助《新疆生态环保社会组织个人口述史研究》的第一部分完成初稿的整理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