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故事

l 机构使命、目标、路径比以前清晰,组织发展进入较稳定的状态

在恒星指导下,新疆山水系统回顾了机构的发展历程,梳理了机构的发展目标、路径、工作方式、基本原则、业务领域,以及前期工作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组织的愿景使命、发展定位的持续、深入讨论,明确了“重拾在地传统智慧,看到生态文化价值,再建人地和谐关系 ”的使命,整体更坚定了发展方向和目标,同时对组织发展路径、策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明确了我们的核心价值,对核心竞争力有了比较清晰的界定,团队对“组织的使命是什么,要实现什么目标,怎么实现目标”有了共识。 

l 恒星为团队每个人提供了非常好的能力建设机会

恒星伙伴计划的学习对机构同事开放,而且解决经费困难,同事们也能参加相关的线上线下学习。通过学习交流、阅读,大家看问题的深度、全面性比之前提高很多,行动能力提升,对行动的反思意识增强,团队整体工作能力都有了明显提升,有意识地对照组织使命来把握工作方向、内容和方法,衡量工作效果。落实到对每个活动的目标定位、执行的方法步骤上。 

l “行动研究”成为团队日常管理和成长的工具

在恒星的支持下,团队参与了行动研究的学习,通过讲座、阅读、凉山实地学习等线下线上形式,对行动者的行动有了更深地理解和认识。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反思自己的工作,收获非常多,大家对公益的理解、对NGO的角色、社区组织的培育等等方面都有了更全面地理解,团队整体能力有明显提升。团队成员对做事情、做项目、做活动的关系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对社区主体性和社会组织协作者身份如何落实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对自身的理论积累、技能掌握和今后的努力方向有了明晰的目标。

l 通过业务梳理,明确气候危机背景下游牧生态文化的修复与传承

仅用了短短一年时间,就从初识气候变化发展为打通了气候议题与牧区可持续议题的连接点。有付出就有成长,一次次会议的讨论、碰撞,再到落地执行、调整和反思,从项目组大君的提议说“这个事儿可以做”,到“从何下手”,再到“哦,原来我们之前做的项目中就有很多可以结合、提炼和总结的地方”,“找到感觉了”,“学到了,乡土知识好有智慧”……基于气候变化响应的参与式调研的过程,也是在行动中相互学习,对乡土文化予以确认的过程,行动方案和目标也逐渐聚焦和清晰了起来。项目被中国民促会列为“中国环保社会组织参与气候治理的行动案例”之一,编写翻译并带到2022年的COP27。2025年,新疆日报(石榴云App)发布了专题报道“用生态文化破解草场退化困境”,天山网、学习强国新疆学习平台、新疆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号、阿尔泰新闻网、青河县融媒体“青河好地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官网网站等进行了转发。

伙伴简介

杨曙辉,女,生于新疆,恒星伙伴计划第一期伙伴。新疆农业大学农学硕士,先后就职于新疆林业厅(现新疆林草局)、新疆林业学校、国际救助儿童会。2015年创办新疆山水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心,担任理事长。一个善于倾听的社区工作者、一个喜欢思考的公益行动者。相信带来改变的,从来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并由此重塑一个群体面貌。

🔗 星星点灯播客02 |从省厅干部到草根环保人:在职业逆行中寻找可持续的事业

机构简介

新疆山水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心是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政厅批准成立的环保公益组织,成立于2015年。我们在自然保护地周边社区,针对气候变化引发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以“人人助力环境可持续发展”为愿景,以“重拾在地传统智慧,看到生态文化价值,再建人地和谐关系”为使命和当地群众及利益相关方一起,通过生态文化的挖掘传播、落地实践和社区能力培养、机制建设等手段,开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社区实践,推动社区集体行动,回应气候变化给生计、生态带来的影响,增强社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同时,中心作为新疆林草部门社区共管的技术服务方,通过策略、办法、规则、流程、经验等的知识产出,为林草部门的“社区共管”提供思路、工具,也为基层政府提供生态文明建设的民间案例和实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