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想谈恒星项目组。一个好的项目组,不只是做流程性推动,它还需要激发所有参与者的创作热情。恒星伙伴计划在执行层面的负责人大君,本身是一位在环境保护和社区发展的议题领域有着二十年实务和管理经验的公益人。恒星伙伴计划联合发起的双方在合作上有着充分的信任和基于战略高度上的共创参与。故此,恒星伙伴计划项目执行团队得以很快营造起恒星社群的氛围,发展出与项目伙伴、导师之间的心理信任关系,并进而进入恒星伙伴所熟悉的在地网络系统中,为恒星伙伴提供“抬头看路”和“外部观察”的机会,促使其将理论思考与实践链接起来,由此迸发了更大的力量。“深耕”就是重要的受益者。
广州深耕是从传统的、第一代的农村发展NGO脱胎出来的组织。他们在具体工作中能够感知到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但受限于话语体系的不同,同事们一度对主流的气候减缓的话语体系很难对标,也难以与资方进行有效沟通。
恒星项目组李大君曾经在2022年参与过深耕组织的村庄共学网络,也曾经在自然之友玲珑计划中与广州深耕的同事们有过深度交集,由此拉近了恒星项目组和广州深耕团队成员间的关系,并且彼此相信在恒星的项目框架下可以形成议题上的突破。在此基础上,恒星项目组帮助广州深耕对过往的业务进行了梳理,并点出农村应对气候变化现实而直接的是气候适应。这一点和广州深耕在做的农业种植转型、韧性社区等都有很好的结合点。广州深耕团队顿感眼前一亮,郁积于团队多年的块垒一下子烟消云散。这种转型,也切实地回应了气候适应议题。在这样的梳理之下,广州深耕的同事们对机构的业务有了更多视角的认知,和资助方达成了更好的对话与协作,甚至改变了资助方在气候变化议题上的思路。负责这个板块工作的广州深耕团队项目负责人凤连说:“像打通了任督二脉,一下子路子清晰了,也开阔了。”在此基础上,深耕团队与恒星伙伴计划全面融合,气候风险下的乡村韧性重建路径更清晰,行动更有效。